2019年3月29日 星期五

心智圖週記_我輩中人

念張曼娟老師的文章總有一種需要做點心理準備的感受,不論當下讀了多少字,心境立刻就會被牽引者。「我輩中人」是張老師的新書也是講述中年人的故事,由於自己也正面臨初老中年,自然而然對於書中許多情節感到戚戚焉。

按理來說,我做了這麼多閱讀心智圖整理,通常選材都以工具書為主,由於章節明顯、重點清晰!閱讀之後所產出的心得即便加油添醋多了讀者思維,也能夠輕易地『邏輯拆解』。但是張曼娟老師的書可不是工具書(若就心靈成長方面看來好像也可以歸類為思想工具書啦~)!這一篇又一篇的抒情文字,如何能夠做下分類整理?關於這個罣礙我其實也思索許久,後來迎刃而解的處方無他,不過就又是自己把框架拿開、開心舒服地把讀後感覺依照喜好排列即可。

做完這張圖之後,立刻就又把閱讀的美好回顧了一次!步入中年,就人生旅途來說來到了一半!而在這個中途站或停或走、或坐或臥,總得好好思量。筆者所說35~65歲謂之中年,那麼我今年46,似乎也早超過我自己來到世上修行課業的二分之一!回首過去,總有許多感傷、糾結的回憶偶爾巴著腦幹;當然同時也會有許多精彩美妙引人發噱的畫面歷歷在目。中年是個很有聊的年紀,這輩子從來沒有一個時期這麼多話,逢人便要發表意見,逮到機會就不吐不快!

我把本書中我最喜愛的章節文章抓了10支主要延伸,這十篇文章有好多故事藴涵其中,所以引發出來的想法延伸、回憶延伸其實很多。容我重複一次...讀著張曼娟老師的文字,立刻就會進入書中的情境,心被牽引著,靈魂也就跟了進去。推薦這本「我輩中人」給所有35~64歲朋友閱讀,相信你的獲得必定比我的要豐富許多...。



2019年3月18日 星期一

心智圖週記_從大腦看人生

書展上買了這本洪蘭教授的新作「從大腦看人生」,沒多久就翻閱完畢。這本書乃是集結洪教授多年來累積的專欄文章而成,讀起來輕鬆愉快而且任何時間被打斷都無所謂。文章裡除了因應時事,洪教授數十年來在教育界、科學界所發表的諸多科學根據也在本書中比比皆是;以下,容我節錄幾段精彩的片段作為引介:

『音樂和美術對孩子的人格比治癒重要很多,因為他會直接影響我們的大樓。最近有個實驗發現,音樂能增強語言能力,因為他能強化聽覺皮質的敏感度。旋律可以增加工作機的強度,而工作及意識認知本能的根本(訊息進入大樓後需先經過工作記憶的處理才能進入長期記憶)音樂和藝術還能增進孩子的社交技巧,因為他使孩子容易察覺別人情緒的變化,增加他們的同理心。』

『這些外表行為改變的背後原因,在於音樂、藝術等美玉能使大腦陳昇多巴胺。和催產素。實驗發現同台一起演出的音樂家,他們的大腦會分泌催產素來增加演奏的默契,是他們合作午間。一個人可以沒有美術天份但能夠學習欣賞一幅畫的意境;一個人也可以沒有音樂天份但仍然能感受音樂帶給他的感動。這個欣賞美的能力需要在孩子小的時候就加以訓練,使他們將來再碰到逆境的時候,可以紓解情緒自己恢復東山再起的能力。』

『大腦和行為之間是個環環相扣的關係,大腦產生觀念觀念引導的行為行為產生結果,會回過頭來在改變大腦。所以古人要我們時時正興成年是因為念頭是會導致行為改變的。』

在「善用大腦,讓生活過得更幸福」這個章節裡,『學生用想像自己死亡後別人來惋惜感受自己的價值,是個很可悲的是,他們為什麼不能在生前感受到?我們到現在仍然用成績來衡量學生的前途,一旦成績不好這個學生就一無是處!人生是一場馬拉松,要跑到終點才是贏家。既然出了社會以後是以場數跟別人競爭,我們為何要調進他的短處讓他覺得生命不值得活?科恩說每樣東西都有裂縫因為只有見光才進的來要對學生要讓學生對生命。有期待,必先使他感到生命的意義才行。』

『人的大腦對顏色的知覺細緻的,所以我很想知道,葉錦添先生為什麼會發展出與眾不同的顏色。他說他最喜歡黑色和紅色因為黑色是天的顏色,看不見並不代表不存在。這句話讓大家震驚了,我們在教育上一直在找看得見的東西,忘記了看不見並不代表不存在。當年在學校中不被看好的同學們,出了社會之後才發展了許多過去看不見的能力成就了很大的事業,彼得杜拉克先生曾經說過「最重要的是有什麼能力,而非缺少了什麼能力」。』

『我們因為眼睛長在頭的前面,所以人苦於不自知,只看得見別人有的東西,羨慕嫉妒別人,卻看不見自己有的,不會感恩,所以真的是人使自己感到不快樂。』

做出這張我個人喜歡的本書章節整理的心智圖,希望大家有空可以取得詳閱,不只是獲得人類大腦
多項功能隻是,也能習得大腦之於行為之間緊密的關聯,更能從字裡行間讀出洪教授憂國憂民高尚
的情操!文人異士皆如此,我們豈能置身事外....


2019年3月6日 星期三

心智圖週記_我的講師夢

這一張心智圖練習緊接著跟在「我的夢想版」後面產出,完成於四年多以前~做這張圖有一個警世的意味,目的就是要告訴未來的自己:要不忘初心。如今四年多過去了,在自己的新書中也有出現這張圖。

『不忘初心』是每一個專業從業人員,步入自己喜歡的領域一段長的時間以後,時常被拿出來檢討的議題!畢竟講師這個職業與其他需要勞心勞力的職業一樣,會大量消耗精氣神!一旦消耗殆盡,要像從前一樣拾起麥克風就不是很容易。從前聽過一個故事是這樣講的:
一個有錢的商人來到一個小島上渡假,雇用了島上的一個漁夫當導遊。

幾天的相處下來,商人跟這漁夫說:
「你為什麼不買一艘新的漁船,你就可以捕更多的魚,賺更多錢呢?」
漁夫說:「然後呢?」
「你賺的錢存下來就可以買第二艘、第三艘漁船,擁有自己的船隊。」
「然後呢?」
「你就有資本建設魚罐頭工廠,行銷全世界。」
「然後呢?」
「你就可以像我一樣,每年可以有一個月在這小島上渡假,悠閒的釣魚。」

漁夫回答商人說:
「可是,我現已經天天在這小島上悠閒的釣魚了阿?」

很多人的生涯規劃都不與現況相同,我們都見過很多時常抱怨人生不公平的人,我們也都見過許多功成名就之後便六親不認、只為爭取更多金錢利益不顧仁義道德的人。人終其一生都要能夠了解自己、找到自己在社會中的存在價值與意義;我希望自己時常都能將這張圖拿出來看一看、想一想,回味一下過去想要成為講師的過程中的努力!也想一想當初為何要成為講師的那個理由...。共勉之~


心智圖週記_金庸

我是六年二班的大叔,在我們那個每個正常體正常體格男生都要當兵兩年的年代,幾乎人手一本金庸的武俠小說;就算沒有看過小說,也一定看過電視連續劇:射雕英雄傳、天龍八部等等。金庸先生,本名查良鏞,筆名金庸浙江海寧人,武俠小說泰斗,1948年移居香港。自1950年代起,其以筆名「金庸」創作多部膾炙人口的武俠小說,包括《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天龍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記》等。

若是說大多數的男孩成長過程中,都或多或少崇拜一兩個金庸筆下的角色,一點不為過!我們都在那些英雄救美的故事裡學會怎麼當一個堂堂正正的青年,我們也都好生羨慕那些風度翩翩卻又武功高強的蓋世人物!雖然我們學不會武功,但練就一身扎實的專業功夫才能在社會上闖蕩的概念,卻隨著故事中的主角、日積月累的深植心中。

去年10月30日,金庸先生病逝於香港養和醫院,享年94歲。文壇巨星隕落,各界莫不哀悼追憶!
像金庸這樣的人物,很難再出第二個了吧~是以,我把金庸先生的生平與作品,理了一張心智圖作為悼念,感謝他窮盡一生為中國文化歷史裡,留下一筆深刻又多彩多姿的武俠世界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