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了爸爸之後才發現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工作,教育不是上班下班這樣規律,養育過程也與平常的企劃案執行不同,是真的很不同...。然後以男性的角度我們就必須開始思考、找方法讓自己的日子好過一點;好比帶去書店看書可以讓兩個人擁有一段安靜而且瞬間自由的時光!好比帶到美術館之後就讓她在不發出尖叫的前提下跑來跑去,然後我可以安心看畫、欣賞藝術品,當然如果孩子好奇起來,我也會講出我的看法。
似乎這些行為都是我自己喜好的行為,不算是教養。不過,我發現這個互動可以將我自己的動機引導出孩子的動機!因為生活上諸多的事物全然是我自己的興趣,孩子受我影響天經地義,從這些事物的學習過程中找到她自己的學習動機與方式,是現在這個階段我們父女正在學習體驗的狀態。
然後我開始大量閱讀有關於學習、動機、創意思考這一類型的書籍,我們(一群對教學有熱忱的老師朋友)發現把自己做好很重要!現在的孩子非常機靈,倘若你自己不喜歡閱讀,你不可能把閱讀教好!倘若你自己不喜歡,在引導的過程中將會碰上許多無法解答的問題,然後這個教學過程就會崩盤。
然而,當我發現人類的動機因素原來是這樣複雜的時候,我更確信一點,家長們本身外在行為的影響力遠遠大過於我們所想。
在這張心智圖裡,我依然沒有將書中的重點昭然若揭,反而是大綱抓出來之後就只表現我自己的想法,然後將想法延伸...。如果我們要來討論『如何引發孩子的學習動機?』那麼我應該會把我自身的經歷分享出來,當然要不要畫心智圖不是必要重點,必要重點是思考,經由常常互動式的思考,把喜歡的那個動機找出來,不見得一定是學習,也許是喜歡動、喜歡音樂、喜歡塗鴉...,從這些喜歡的事情裡面進而發展下一步行為,然後學著學習更豐富的相關影音資訊,建立下次自發學習動機的誘因。
別再使用命令式的方法要求孩子,尤其是大一點的孩子,因為那沒有幫助!反而,多丟一些讓她可以自己找尋答案的問題,從中觀察與互動,建立正確的親子關係,建立良善的溝通管道,如此一來就算孩子沒有學習動機,當家長的也可以用「過來人」的角度來協助,而不是以爸媽期待、然後要求的姿態,直接加壓造成孩子的反彈。
心智圖好用的地方,就是一個全面式的思考模式:影像、聯想,發展許多可能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